1974年彭德怀临终前,嘱咐彭梅魁:帮我去看看你萧叔、黄叔、王叔
出兵援朝?彭德怀当时没怎么犹豫,听说意见不统一,他直接拍板,“打烂了,就晚胜几年。”这话出来,其他人也只好摁下心里的担忧了。美国到底能在朝鲜搞出多少事?其实也没人敢打保票,彭德怀那股冲劲,谁能拦得住。可话说回来,这样的果断,谁又能说一定对呢?!
出兵援朝?彭德怀当时没怎么犹豫,听说意见不统一,他直接拍板,“打烂了,就晚胜几年。”这话出来,其他人也只好摁下心里的担忧了。美国到底能在朝鲜搞出多少事?其实也没人敢打保票,彭德怀那股冲劲,谁能拦得住。可话说回来,这样的果断,谁又能说一定对呢?!
1978年12月24日清晨,北京西郊的八宝山被冷风裹得透骨,礼堂外的松柏压着薄霜,送别彭德怀元帅的黑纱一夜之间全部挂好。追悼会即将在午后开始,可就在两天前,中央办公厅收到一封加急信,落款是彭梅魁、彭钢、彭康白三人,内容只有一句主要诉求:不同意浦安修以“夫人”名
这世上有种情,叫到老都没熬明白。你再叫一声“老总”,他却只剩一把骨灰。更别谈什么“最后见一面”了。在大时代的夹缝里,感情通常不值一提,可又偏偏能把人折腾得半世凄凉。
1959年那个烈日骄阳下的七月,黄克诚的电话突兀地响了。没有多余的前奏,也没有模糊的前情,通知下达得干净利落,到北京,参加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,明天就得赶到。消息摊开时,黄克诚放下了手头的签章,也没带什么行李,从总参直接打车到了会场。外面蝉噪得疯了,但黄克诚的记
“这勋章我老彭不能戴!”1951年10月25日的志愿军司令部里,彭德怀捏着刚收到的授勋通知,眉头拧成了疙瘩。朝鲜战场上的硝烟还未散尽,这位横刀立马的将军却对着即将到来的荣誉犯了难。在朝鲜授予的两次最高勋章背后,藏着一位铁血统帅与百万将士的生死情谊。